亲宝小说>穿越重生>事业当先,男主靠边[快穿]>第153章 153哑妻

  国民政府的诚意还行, 苏省红一军的番号不变,不往军中派遣高级将领,不抽调军中将领去他处任职。

  此外, 国民政府还会提供一定的军费,提高军中的车辆和武器配备。日后国民政府在军事上的安排, 红一军要服从调遣命令, 总司令要参加军事会议。

  元锦仔细看完任命书, 拿起笔在本子上写:我军不需要民国政府提供的军费, 政府的军事安排,我们选择性服从。出兵北伐没有问题, 出多少人我们视情况而定。

  她同意合作目的,是让省内的富商安心待着别搞事。

  收了国民政府的军费,命令来时便不好拒绝。在不清楚国民政府中跟常参谋合谋,建立□□政府的人都有谁的情况下, 她如果全盘接受国民政府的领导, 搞不好会助纣为虐。

  红一军的八万兵力当中, 有两万是她带出来的尖子兵,是要干革命的兵。

  等她确定组织的重要人物身份, 这些兵会加入组织的队伍,成为组织手里的王牌部队。

  元锦写完后将本子推到吕玉山手边,静静看他。

  吕玉山倾身看完,脸上的笑容顿时淡了几分,“总司令这是何意?”

  国民政府诚意十足,允许他们不改番号, 也不往她的部队里安插人手,还给他们提供军费。这么好的条件她竟然拒绝?北伐之战一定会打,苏省若是执意不接受合作, 将来总有一天,国民革命军的枪口会对准他们红一军。

  识时务者为俊杰。

  苏省红一军若是不跟国民政府合作,在目前的局势下很难独善其身。

  元锦伸手将本子拿回来,进一步解释自己的意图:红一军愿意同国民政府合作革命,但红一军不作为受国民军管理的部队,完全听从国民政府的领导。红一军的目的和国民政府一样,都是反帝、反封建、反军阀,不受国民政府管理、领导,不意味着我们会反对国民政府。

  “吕某还是理解不了总司令的意思。”吕玉山心中暗惊,面上却未有表露分毫。

  这姑娘着实不简单。

  浙、闽两省目前是皖系军阀把控,直系军阀占了赣、皖、鄂三省,奉系占领半鲁以北。苏省若是接受国民政府的领导,等于是一下子跟周边省份对立起来。

  她只选择合作,无论是皖系还是直系、奉系,对苏省都是又爱又恨,除不掉谈不拢只能晾着。

  元锦觉察到他的心理波动,唇边弯起一抹浅笑,继续写:明人不说暗话,目前红一军只想自保谁都不投靠。

  苏省不动,皖系、直系、奉系的军阀就不会动,大家互相制衡。

  北伐之战无论打谁苏省都派兵参与,没开打,大家就守着地盘消停过日子。

  “总司令的意思吕某清楚了,待吕某回去便同上峰汇报此事,告知上峰总司令的意图。”吕玉山含笑拱手,“在下方才若有不敬之处,还请总司令海涵。”

  如此优秀的人才却不肯加入他们,实在是可惜。

  “吕委员说笑了,国民政府的诚意我等都看到了,总司令的意见就是我们大家的意见。”陶文耀失笑,“我们红一军和你们一样,也是为了革命,一起北伐是我等应该做的。”

  吕玉山笑了下,起身告辞,“我还要回去向上峰汇报,合作的细节我们稍后再谈。”

  元锦也跟着站起来,用手语跟陶文耀说,“你送他出去。”

  陶文耀笑着应声。

  送走了吕玉山,会议室便只剩下成为各师师长的长老和香主。

  元锦等陶文耀回来后,拿出一沓的电报,重重拍桌。

  各师师长吓一跳,本能绷紧了脊背,大气都不敢出一下。安亲会成了正规军,有车、有大炮、有专门的后勤部队,比帮会分堂难管多了。

  如今他们都是军人,必须都守军规守纪律,练兵更不能马虎大意。

  小堂主的手段实在吓人,帮会几千个兄弟一夜之间成正规军,每月有工资领,打了胜仗还有嘉奖。所有的兵都服她,而不是服他们这些老骨头。

  “收编司徒英韶旧部已过去数月,你们的军纪、军姿、军容还一盘散沙,对得起身上的衣服的吗。对得起死在战场上的弟兄们吗?”陶文耀在元锦比划手语之前开口,“省政府和各地县政府,只是受我们管辖,不是让你们去作威作福。”

  元锦环顾一圈,冷着脸比划手语,“打赢司徒英韶已经过去将近四个月,各师的军纪依旧松松散散,这样的兵上了战场,只会去送死。”

  他们训练的还不错,非常时期她不能夸还得狠狠敲打他们,让他们时刻谨记现在是战时,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我回去后立刻进行整顿、改造。”二师师长陪着小心尴尬出声,“平时没受过这约束,得花点时间才能改彻底。”

  他在帮会混了大半辈子,从帮众打手到香主再到长老,哪受过这么严格的管束。

  “二师长说的对,我们回去就整顿、改造。”

  “总司令放心,我们绝不会给红一军丢脸。”

  “我们一定改正过来。”

  大家相继表态。

  元锦见他们态度还好,再次重审纪律的重要性,挑出政委和指导员提出的几件事,严肃批评。

  帮会的兄弟还没成为正规军前,多数都不用天天待在帮会服从管理,而是继续买卖。当了正规军后,熟悉他们的兵想方设法找他们行方便,不参加训练,他们居然真的答应。

  这种事决不允许有。

  闲时不好好练兵,战时死的就越快。

  元锦教训了他们一通,要求他们写检讨,差不多才放他们回家去看媳妇、看孩子。

  所有人走后,陶文耀也站起来,和她一起慢慢往外走。

  离开司令部回到帮会,杜良平林拎着一只烤鸭从外面回来,见面就打听恳谈的结果。

  陶文耀简明扼要地告诉他,能否同意合作还要看国民政府的意思。

  “元元这么选没错,帮会的兄弟们虽然受过训练,但没被这么管束过。这时候接受国民政府的管理、领导,且不说兄弟们怎么想,万一在对战中哪位长老牺牲,谁能服气被外人管理。”杜良平越觉得元锦选择合作,而不是接受他们的管理、领导是对的。

  兄弟们入伍的时间还不够长,脑子还是帮会管理的思想。得让他们接受了自己的身份,接受他们不一定能跟着长老混一辈子的事实,才好做下一步的打算。

  “只要是元元做的决定,你就没有反对的。”陶文耀哭笑不得,“这才走了多久,就馋鸭子了。”

  “馋死了,我走了快一年呢。”杜良平坐下来,招手叫来帮会的厨子,吩咐道,“拿去热一下再送上来,准备点米饭,酒就不用了。”

  厨子拿走烤鸭应声退下。

  杜良平喝了口茶,继续说,“我们不靠着国民政府,只是跟他们合作,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稳住各方军阀的目的。不是我事事赞同元元的决定,而是眼下这么选,对我们最有利。”

  不管是小堂主还是总司令,她做的大部分决定都是为了弟兄们好。

  这段时间在独立团上政治课,听团长和政委分析国内的局势,没少提到苏省驻军。

  尤其是红一军成立后,团长和政委甚至想过,亲自来见她。

  “是我目光短浅了。”陶文耀自嘲一笑,“我是真没想这么多。”

  他现在是副省长,跟原来的省长一起工作,省内的民生事务基本都是他在做主。打仗的事他本来就不大懂,女儿说什么他就听什么。

  四个儿子如今也丢军营里去了,希望他们尽快成长起来。

  十年前,他绝不敢想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一省的副省长,对外还有个总司令的身份。

  不敢想,他们的帮会摇身一变,生了守卫一省平安的正规军。

  “自己人就别自谦了。”杜良平拎起茶壶给他倒茶,神色也渐渐凝重起来,“你们守好苏省,不管外面怎么乱,家不能乱。”

  就眼下这个局势,还会有更乱的时候。

  他给团长发了电报,那边很快回复,表示会注意常参谋。若真如小堂主所言,常参谋要□□,团长以及国民政府内部怕是会分成两派。

  原本他们就不是一个政党。

  “放心吧,我们一定会守住这里。”陶文耀拍拍他的肩膀,不再多言。

  世道乱,要守住一省也不是件轻松的事。

  ……

  跟国民政府的合作谈妥,吕玉山开始收拾行李准备返程,春节也差不多过完。

  元锦知道杜良平也要跟他一块离开,在他们出发之前,找到杜良平再次提醒他,国民政府参谋长要□□一事。

  “此事我回去后会安排帮会的兄弟们盯着,同时也积极跟团长反应。”杜良平神色严肃,“那些人还说了什么?”

  元锦算了下日子,用手语告诉他,“大概是3月,调动中山舰再否认。常参谋会以此事为借口,软禁大批党组织成员,包围苏联领事馆。到时候直系首领会与他汇合,我就问出来这么多。”

  尽人事听天命。

  这一年发生的事,桩桩件件都在历史书中,她也不清楚自己能改变多少。

  “我回去后会注意。”杜良平拧着眉嘱咐,“苏省这边交给你和诸位长老了,务必守住家等我回来。”

  元锦严肃点头。

  元宵节第二天,杜良平和吕玉山一起回羊城。秘密训练了一个多月的宋云策,带着安亲医院的两个护士,北上寻人、救人。

  3月中旬。

  元锦在3.18当天夜里,收到宋云策发来的电报。得知他还未找到人,但已顺利进入苏联使馆,紧急给他回电,问他游行受伤之人都有谁。

  不久,宋云策回电,受伤进入苏联使馆的两人,一人年长一人年轻。

  她再次回电告知宋云策,这两人都是要他们要保护的重要人物。让他立刻联系当地的帮会弟兄提供帮助,这边也会给他再派几个人过去,一起执行这项任务。

  安排好宋云策,她想起两天后国民政府那边也有大事发生,又给在羊城秘密发展的红一军侦查团团长,发电报。

  中山舰事件能否被改变,她是一点把握都没有。

  焦灼地等了两天,侦查团团长回电,中山舰事件未有发生,国民政府内部正在讨论北伐战争,何时挥师北上。

  元锦收到电报,命侦查团团长继续留意国民政府的一举一动,暗中发展势力训练人手。

  中山舰事件没有发生,国共合作估计还会继续下去。

  没有这件事,估摸着很快也会发生其他的事。

  以初代组织内部重要成员的敏锐和远超时代的眼光,他们应该会有所防范。

  即便最后仍是常凯申成为□□政府总统,因此牺牲的人,怎么也能少一点。

  此事过去,元锦专注于建立兵工厂、找船舶制造厂定制军舰,开办飞机制造厂。她有许多的新式武器图纸可用,用这个时代的机器,哪怕无法造出跟现代一样武器,也能大大提高性能。

  忙到7月,北伐战争开始。

  元锦收到作战电报响应号召,命红一军出兵一万五千人攻入浙省,与先期安排潜伏进去的部队里应外合,半个月便占领全省。

  趁着大战未歇,红一军继续挺进,入皖展开新的战斗。

  历时五月有余,国民革命军相继光复湘、鄂、赣、闽四省,红一军则拿下皖浙两省。

  按照当初签署的合作协议,皖、浙两省的政务交由国民政府管理,苏省依旧由红一军直接管辖。

  战线继续往北上推进,北洋军阀两大首领覆灭,大半个华夏光复。

  年底,国民政府从羊城迁往江城。

  元锦收到消息后,再次提醒跟过去侦查团,盯着常凯申,并想办法联系党内的重要组织成员。

  杜良平在军中表现良好,顺利入党,跟团长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对于她提出的请求,组织给的回复是只要干革命,早晚会会师。

  元锦只好放弃这个途径,努力发展苏省的民生,加大武器生产的力度。

  3月中旬,常凯申如历史记录的那样,在赣州发动□□政变。

  苏省能否保住,不让他在苏省建立□□政府,成了元锦首要面对的难题。

  除下令驻军严加防守外,她派出上百的精锐特种兵,探查常凯申的动向。国民政府也在此时,频频来电,要求红一军接受国民政府管理、领导。

  元锦再三权衡之后,拒绝了国民政府的要求。

  苏省的百姓在她的治理下,不说富足,但也没有饱受战乱之苦。驻军在百姓中口碑良好,国民军想要讨伐她,也没有合适的借口。

  顶着重重压力熬到四月,宋云策那边来消息,要救的人已经顺利救下,会带着他们连夜返苏。

  元锦算是松了口气。

  随着常凯申的“清党”行动越来越频繁,国共的第一次合作遭到严重破坏。

  4月18日,反动国民政府在三山成立,与江城的国民政府对峙。

  历史进程看似改了,其实没改。

  三山距离常凯申后来外逃的小岛更近,搭条船就能过去。

  元锦看到报纸上连篇累牍的报道,内心涌起深深的无力感,难受得一整天都吃不下饭。

  好在让宋云策去救的人,顺利抵苏。

  元锦第一次在小世界里,见到人物经历和历史上一样的名人,原本就不会说话,连手语都忘了打。

  “阿姐?”宋云策担忧看她,“这两位便是你想见的林先生和郑先生。”

  阿姐进入小世界后,因所有的想法和选择,大部分不是自己决定。因而她的情绪很少有起伏特别大的时候,笑是挺多的,从来没见她哭过。

  元锦回过神,抬手指了指自己的嘴,示意宋云策跟两位先生解释。

  “阿姐天生患有哑疾不会说话,不过能看得懂口型,会手语。”宋云策笑着给他们做介绍,“阿姐是苏省红一军的总司令,也是苏省真正的省长,大部分政策都由她制定。”

  “苏省红一军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总司令,是你?”获救的林先生愣住,“我们在来的路上还在讨论,觉得总司令是位老先生。”

  才15岁就管理一省的政务和军务,党内非常需要这样的人才!

  元锦笑着点了下头,请他们坐下。

  “巾帼不让须眉!”郑先生坐下来,不住打量元锦,“整个苏省都在你的管辖之下?”

  还是有些不可思议。

  他一直觉得能用兵如神的总司令,应该是熟知兵法的老者。

  “苏省的军政管理都是阿姐,不过她的身份不公开,因而外界知晓的人不多。”宋云策坐下给他们倒茶,“两位先生今后有何打算?”

  常凯申发动政变杀害了不少革命先驱,建立□□政府的地址改了,做的事情可是一件都没改。

  “不知总司令,为何拒绝国民政府管理领导红一军的要求、邀请?”林先生不答反问。

  她千里迢迢派人把他们救出来,这几年死守苏省不挪窝,不接受国民政府招安,有些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