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穿越重生>软甜小可爱被大佬持续亲懵中>第182章 重生年代文里的渣知青21

  反正两家都没结亲,只是口头上看了几回。

  至于她哥娶冯秀秀能让家里多了帮衬做家务的人?

  冯音音如果当上工人,都能嫁去镇上,吃商品粮了,还会在乎这些?

  但冯母要脸皮,临时换了个说亲的,算怎么回事。

  冯母更害怕败坏了冯浩的名声。

  她还是有犹豫的。

  冯音音之所以跟苏秀秀出来,就是苏秀秀对她大方。

  白得的羊毛,不薅白不薅!

  冯音音第一次听到自己要当工人时,还想着直接跟苏秀秀挑明,让苏秀秀不要缠着她哥了。

  但苏秀秀对她哥的喜欢,让冯音音有些害怕,生怕万一两人一说不对头,苏秀秀干出什么极端的事,伤害到她就不好了。

  冯音音决定暂时跟苏秀秀虚以委蛇,等冯母去苏家走一趟,就彻底断绝往来。

  “秀秀姐,我想要这个。”冯音音指着一个做工精美的发卡。

  标价是两毛钱。

  听供销社的售货员说,这个发卡是京市流行的,城里的姑娘头上都戴着一个呢。

  苏秀秀虽然心中肉疼,但还是给冯音音买下。

  她出来时,杨娟也只给了她五角钱。

  但比起日后嫁给冯浩,这点钱又算得了什么呢。

  苏秀秀有后世的记忆。

  瞧见街道上的萧条,心里有了一个赚钱的主意。

  城市的经济状况各不相同。

  一些城市经济发达,出了很多时新的手表,以及款式新颖的衣服。

  如果她进货,然后再从黑市卖出去......

  但,苏秀秀也只是想想,并没有决定去做。

  毕竟,上一世,她也是给人打扫卫生,做什么都是别人安排的。

  一下子让她跑那么远,心里不由生起惧意。

  再说,嫁给冯浩后,她只要等冯浩立功升官就行了,这不比自己做危险的倒卖行当要好上很多。

  “音音,你记得帮我去问问。”

  “嗯。”冯音音敷衍地答应。

  她就等着她妈去苏家说两人不成亲了,让她哥娶镇上的嫂子呢,在冯母面前说苏秀秀的坏话还来不及,怎么会去帮她问。

  ----

  “苏缘那个二流子好像给沈知青拿了个鸡腿。”

  新鲜的刚出锅的肉是多稀奇的东西。

  因为有了周杰说沈约和苏缘两人的关系,其他知青纷纷猜测起来。

  “沈约一个有手有脚的大男人,吃乡下人的东西,真是不像话!”

  当事人还没说话,周杰就鸣起不平。

  “你是不知道沈知青买的东西,送了苏缘多少吗?要我说,还是这个二流子赚了才对。”

  李慧眼里闪过一丝精明。

  沈知青每次大包小包的从镇上回来。

  而那些东西,都被沈知青送给了苏缘。

  沈知青对于他们这些知青也不是太过亲近,走得近的只有村里的苏缘。

  苏缘不知道其他知青在议论他。

  少年还在跟沈约吐槽着苏秀秀的讨人厌。

  “阿缘,不要理苏秀秀了。”

  沈约把耷拉在苏缘额头上的碎发撸起。

  “嗯嗯,早点把她嫁出去!”苏缘认同地点头。

  苏秀秀一直若有若无炫耀自己将要嫁到冯家。

  苏缘不知道有什么可以炫耀的。

  苏秀秀早点离开苏家,苏家就少了一个他讨厌的人。

  与之同时,京市,有一篇文章突兀地火了起来。

  准确地来说,是已经火了好几天,只是,最近有一阵讨论的热潮出现。

  阅读过这篇文章的人开始讨论起了文章的剧情,以及猜测下一期报纸的内容。

  文章的名字叫做《我来自过去》。

  《新京周报》每周两期。

  识字的京市人为了了解时事,都会订购一份报纸。

  用来知晓有没有大事发生,或者上面有没有出新的政策。

  但,这那,新京周报上登了一篇文章,而且篇幅占了一页。

  不管是富商,还是工人,对于这描绘的绘声绘色的故事,都赞不绝口。

  以往,只有那一个个描绘以前艰苦生活,铭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或者赞颂父亲母亲之类的文章。

  人都有疲倦期。

  看得久了,对于这些的吸收达到了饱和的状态。

  而,这篇新出现的文章文风截然不同。

  不乏趣味,读着便是数不尽的代入感。

  算得上是生活的调味剂。

  当然,一些文人自诩清高,觉得这篇文章就是在哗众取宠。

  但这并不妨碍大众的趋势。

  大家看得津津有味,特别是在主角掉入深坑后的紧张刺激。

  报纸都被售空,那一期的报纸加印了一倍,这还是建立在文章还没有广泛传播开的基础上。

  王主编相信,等连续几期的文章看下来,民众的黏性会更高,听说而来的读者也会更多,会大大增加报纸的销售量。

  元月先生的名字在京市传开。

  不少人经过身边的人推荐,细细品味这一篇文章。

  天马行空!

  意犹未尽!

  不少接受过洋事物,从国外留学归来的文人,对元月,都产生了一种倾佩。

  他们经历了洋文化的洗礼,写的文章,居然还是之乎者也此类的篇章。

  比起元月浑然天成的大白话, 他们的那些儒臭气的稿子都快要拿不出手了。

  “妙啊妙啊,我还以为这是一篇讲农村生活的,没想到是一个奇幻绝伦的故事。”

  “比起国外的读物来说,也是丝毫不逊!希望后面的剧情不要高开低走。”

  沈约照常把他的稿子寄给了新京报社。

  现在不是千字十五,而是千字四十了。

  当时,王主编给沈约的回信,赞颂了一番他的文采思维,话里话外都在询问沈约的身份。

  只不过,沈约只是把报纸和回信收了起来,并没有回复。

  这次,因为文章的火热程度,王主编还特意给沈约来信,说的是希望沈约思如泉涌,恭喜他的文章在京市受到了众人的追捧。

  并想要和沈约约定下一篇的文章发表,可以走分成的模式。

  沈约没有拒绝,也没有同意,只说,再看吧。

  如果给到他满意的价格,一直和新京报社合作也无不可。

  至少从现在来看,新京报社对他的态度还是让人感觉到舒服的。

  完全处于平等的交谈,而不是趾高气扬地命令。

  受年代局限性。

  这个世界里,不少有工作在身的人,面对其他人,都会有一种优越感。

  沈约不在意别人。

  但如果对方的对象是自己,着实厌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