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之秦皇后裔>第89章 大婚将至

此时的天下,已经陷入了诸侯混战的局面。

袁绍扶持陈温为扬州刺史,袁术就任命陈瑀为扬州牧,袁绍任命九江太守周昂为豫州刺史,袁术则任命孙贲(孙坚堂兄,孙家家主)遥领豫州牧。

袁术再派孙贲、孙策进攻周昂所在的阳城,而公孙瓒的弟弟公孙越也在其中,偏偏运气十分差,死于流矢之中。

公孙瓒勃然大怒,认为是袁绍害死了自己的弟弟,袁绍此时正在安抚冀州,派人和谈公孙瓒,愿意将渤海郡让给公孙瓒。

公孙瓒野心勃勃,自然不同意,袁绍当初和他约定共谋冀州,结果自己死了一个弟弟,仅仅是一个渤海郡能和解的。

虽然不同意,但是渤海郡,他也只能先收着。

袁绍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是一个可以煽动黄巾作乱的人。为了让公孙瓒疲于奔命,无暇骚扰他,便命人指使青州黄巾攻击渤海郡。

但此时青州黄巾军,聚众三十余万,欲与黑山军汇合,在路过渤海郡之时,公孙瓒率两万大军大破之,斩首三万有余,俘获青州黄巾二十余万,选其精壮,得兵卒五万,钱财无数,公孙一战名扬天下。

时任高唐令的刘备,自洛阳返回后,也算安分,优待百姓。

突然有一日,一股五千余人的匪寇勾连城内富户,大破高唐县,刘备此时手中兵力不足千人,还没准备战斗,就被冲散了,恰公孙瓒威震天下,遂带领几百人去投公孙瓒。

......

荆州襄阳。

黄江和贾诩坐在一起喝茶。

“主公,袁绍请求我们支援阳城。”

“目前是谁驻守轩辕关?”

“徐荣之子徐松,领三千人在轩辕关。”

“以文和的意思,是否应该出兵?”黄江问。

贾诩拱手,“主公,荆州想静,怕是没有那么容易,按道理我们不应该介入袁氏兄弟之间的争斗,但目前我方为袁绍盟友,如若不出兵相助,别人如何看我们?”

“令无当营贺齐领军两千,前往阳翟切断孙贲军归路,轩辕关徐松出兵一千伺机而动。另告知袁绍,荆州内部不太安定,只能如此了。击退袁术后,我要舞阳县、昆阳县、父城县共三县之地。”

“喏!”

黄江在关注各路诸侯情况的时候,也有不少人在关注他,尤其是他的母亲,来氏。

“江儿,原来贾将军也在啊,打扰了!”

一名美女妇缓缓走来,黄江到此时也一直没搞清楚一件事,他到底是嫡子还是庶子。

贾诩连忙起身,“老夫人安康,贾某还有公务在身,就先行告辞了!”

来氏点了点头,颇有威严和气度。

来氏的家世比起黄家来,只好不坏。先祖是跟随光武帝的来歙,他战功赫赫,只是不知为何没有列入云台二十八将。

后世有人曾说,以来歙的功劳,列入云台二十八将肯定没问题。之所以没有入选,那是跟汉明帝刘庄的“私心”有关。刘庄在定云台二十八将时,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凡是与皇室宗亲有关系的功臣不得入选。

来歙是光武帝刘秀的表亲,自然不能入选。同样不能入选的还有伏波将军马援,因为汉明帝刘庄的明德马皇后正是马援的小女儿。

说是先祖,实则没有多远。

父亲来艳,灵帝时期,先后两次任司空。

祖父来定,顺帝时,居虎贲中郎将。还娶了汉安帝之妹,平氏长公主刘直得。能娶皇帝的妹妹,这能是一般人么。

曾祖父来历,官至,车骑将军,后为大鸿胪。这来历母亲又是公主,曾祖父便是光武帝时期的来歙。

这也算是世代豪门了吧。

反观黄家。

黄琬,官至太尉。

父亲死的早,没什么成就。

但其祖父黄琼算是人臣天花板了,从尚书仆射、尚书令、司空、太仆、司徒、太尉,当了个遍,是当时可以和大将军梁冀叫板的人。

这是真有其事,黄琼曾经担任太尉期间,梁冀举荐了不少人,但只要是梁冀推荐的,他一概不用。

东汉三公最怕什么,自然是天灾异相,公元158年,因日食,黄琼被罢免。

梁冀死后,他成为百官第一人。

黄琬的曾祖父,黄香官至尚书令,天下名士。有个成语,叫黄香扇枕,三字经里也有他,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再往上就没什么可说的了,黄香的父亲只是一个县令,算是个百年世家。

黄盖和黄琬是同宗堂兄弟。只不过后期沦为分支,迁零陵了。

至于黄忠,那便是更远的分支了,平时都没有资格参与族中大事之中。

黄家才百年世家,而来家呢,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至少是三百年的世家大族,南阳新野人。

这就是底蕴,这就是世家的积累,这股力量爆发出来,是十分可怕的。

光武帝刘秀便是南阳人,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也是南阳人,就是现在邓家的先祖,不仅如此二十八将中,有十一人是南阳人,由此可见南阳的底蕴。

此时黄江麾下的黄忠、魏延、文颍、韩冉、韩曦、陈震、张存、文聘便是南阳人。

……

黄江连忙从塌上起身,恭敬行礼:“母亲!”

“坐吧!”

“不知母亲因而而来?”

“我且问你一句话,你当实话实说,不可诓骗于我。”

“那是自然!母亲请说。”

“他日不管如何,你是否会善待你的兄弟姐妹。”

来氏此时一直盯着黄江的眼睛看,看得黄江都有些发虚。

“母亲为何如此问,不知儿哪里做错了,请母亲责罚。”

黄江此时不是软,东汉重孝道,虽他不是黄琬之子,但此时已然是,黄家待他不薄。追溯后世,他也属于黄香公后人,他自然不会做不利于黄家之事。

“你只需回答我,会与不会。”

黄江也是第一次见这个没有脾气的母亲如此严肃。

整理了下衣衫,拜倒在地:“先祖在上,黄江必定会善待兄弟姐妹,孝顺父母。”

“好了,自今日起,你便是嫡系第三子!你父亲让我告诉你,择日召集宗族,任你为现任家族,望你不负众望。”

黄江对于自己的身份,一直不太清楚,也从未有人告诉他,是庶出还是嫡出,想来应该是庶出。

后来才得知,那一年,来夫人和另外一个侍妾同时在益州成都待产,两名幼儿同时生产,恰逢天生异相,两名幼儿混淆其中,不能分辨。巧就巧在,其中一名幼儿,没过几日便死了,那么侍妾也因失血过多而亡。

来夫人对他的身份一直心存疑惑,也没有那么亲近,故而外人常言,他乃庶出,实则是否庶出,无人说得清楚。

“儿,定不负宗族重托!”

担任族长这种事情,是不能推托的,现在族人将他选出来,就是对他的信任,如果推托,那不是客气,反而会被人笑话,认为你没有担当。

来氏点了点头。

“我此来,还有件事情要问问你的意见。”

“母亲,请说!”

“我儿今年已二十有六了吧,你看你兄长的小孩都能背诵诗文了,今年必须成亲,这是你父亲的意思,也是我的意思。”

黄江沉默,不知不觉,他已经二十六岁了,来到荆州也已有十一年之久了。

“不说话就当你同意了,我知你喜欢蔡家文姬,也劝了你父亲很久,他同意了,毕竟是父子,不能因为此事生分。”

黄江连忙拱手,“儿没有怨过父亲,只是公务太忙,疏忽了。”

来氏点了点头,“没有,那当然是最好的,公务再忙,也不应该回家坐一坐吗。”

“儿谨记母亲教诲。”

“嗯……,我也觉得蔡家女子挺好的,温文尔雅,知分寸,懂礼数,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平日里也能帮衬你。一生能得一个这样的知音人,不容易。”

黄江点了点头。

“她今年也有二十四了,我找人算过了,十分般配,蔡府那边也同意了。”

黄江一愣,我堂堂卫将军,荆州牧,结婚的事情是被通知的。

但他还必须客气说道:“任凭母亲安排。”

来氏看来今天主要是来说此事的。

“我儿久在南中,受苦了,对于嫁娶的仪礼,想必不是很熟悉,我本想叫一个人来说与你听,又怕你将人打发走,才特意跑一趟。”

“那有劳母亲了。”黄江对于这些礼节自然不懂,他又没结过婚,也极少参加别人的婚礼。

“我们汉朝婚嫁礼仪十分重要,且你贵为州牧,又是卫将军,切莫让人看了笑话。”

黄江只有不停点头的份。

“采纳,问名,纳吉,纳征,迎娶,缺一不可!”

“先说采纳……”

来氏说了有一会,就差给他讲述入洞房后的事情了。

黄江没有一丝不耐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