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重生陈玉成之再塑中华>第148章 翼王之殇(上)

1783年,四川总督福康安再修成都:“周围9122丈,计22里8分,垛口8122个,砖高8l层,压脚石条3层,大堆房12间,小堆房28间,八角楼4座,炮楼4座,四门城楼顶高5丈。”。

据后来实测,成都城东西距离4.6公里,南北距离3.85公里。城墙高度10米左右,底宽也是10米左右,顶宽6米左右。城里还建有满城,满城周长2.7公里,驻有旗兵数千。

七月初,入川太平军前军陈安成部逼近成都,骆秉章急调嘉定的胡中和部回援。川军对江北太平军并不了解,了解的也都成了枪下亡魂或者俘虏。以为不过如石达开部太平军一样的乌合之众。仗着装备了洋枪洋炮,胡中和率领手下湘果左军3000余众贸然迎战,双方于温江展开会战。

胡中和部虽然装备洋枪洋炮,不过多是英军淘汰下来的棕贝丝遂发滑膛枪和一部分火帽枪。而陈安成部太平军装备的多是南阳军器场产的火帽枪,和一部分仿制的壬戊十二年步枪。所以无论从装备上还是兵力上,胡中和部根本就不是太平军的对手。

刚开战不久,率部向太平军阵发动进攻的胡中和部副将杨复东就被太平军狙击手击毙,进攻的千余将士更是损失惨重。胡中和一看情势不妙,就想退回城中,却不料后路早已被太平军马队断绝,只得严守营寨负隅顽抗。

没坚持两天功夫,就被太平军轰破营寨,攻入阵地,胡中和在城中援军的接应下,拼死突围。余部两千余人几乎被全歼,出城救援的三千民团也被太平军马队砍杀大半,胡中和身负重伤,逃入成都城内再也龟缩不出。

不过经此一役后,陈安成部太平军加上路上消耗,弹药已经所剩不多,再也无力攻城,只得对成都城围而不攻,等待后军蓝大顺部到来。

五日后,蓝大顺部率领后军、辎重到达成都。弹药补充完毕,一番炮火准备以后,陈安成旧计重施,令蓝大顺军一部会同刘蓉部降军攻城,太平军火枪手从旁掩护。此时成都城除了崇实的几千大烟兵和骆秉章部数百亲兵外,再无兵力可用。见太平军枪炮犀利,这些大烟兵早已吓破了胆,即使在崇实的严令之下,这些大烟兵也拒不到外城坚守。骆秉章只得募集城中士绅庄丁和民壮死守城池。

到了七月中旬,经过多日攻守,双方均是死伤惨重。尤其是城中守军多是民壮,毫无战阵经验,在太平军枪炮的打击下,死伤大半,士气大跌。

十四日夜,在蓝大顺的联络下,城中的哥老会打开了北门大安门,太平军顺势而入,经过一夜激战,占领大城。骆秉章、胡中和等人率领残部躲入满城。

满城,又称少城,位于成都城区西部,是清朝时朝廷为八旗兵及其家属专门修建的“城中城”。少城周长2250多米,城墙高4.3米,有5座城门。少城最多时有八旗兵2万多人,加上家属有3、4万之众。

终清一世,少城不准任何汉人进入,就连四川最高军政长官——总督也无权过问少城事务。而且少城防守严密,城墙上火炮甚多,尤以绿营和团勇不得使用的红衣大炮为甚。慑于少城火力甚强,太平军迟迟未敢发动攻击。

辰时,正当太平军集中全部炮火,和少城的红衣大炮一决高下时。少城的城头上却打起了白旗,几个满人弁佐举着白旗走了出来。

说是只要保证城内旗人的生命安全,少城旗兵愿意举城投降。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双方同意保全旗人生命,但是旗人必须迁出成都,听从太平军安置。

随后又询问崇实、骆秉章的下落后才知,崇实和骆秉章在大城陷落后,就知道单凭少城的这些大烟兵根本不可能守住少城,所以在子时时分,二人就率领亲卫偷偷摸摸的出了城。

因为胡中和伤势严重,所以就留在城中。得知这个消息以后,陈玉成当即命令马队向西追击。终究因为二人出逃已久,太平军马队还是无功而归。

稳定了成都城局势以后,陈安成就令太平军主力前往大渡河,西攻雅安和大渡河北岸的唐有耕和蔡步钟;蓝大顺部则南攻嘉定和叙州,营救翼王石达开部。

话说自去年马融和部出兵四川以后,吸引了不少川兵北上防范汉中太平军。虽然如历史上一样石达开部未能渡过长江,不过却使翼王所部压力大减,同时也使石达开看到南北夹击成都,夺取四川的可能。

和历史上不一样的是,石达开部到达昭通并未急于北渡长江,攻击宁远府(今西昌)。而是派出赖浴新部渡河北上,吸引清军主力的同时,并联络协调汉中太平军一起实施夹击计划。主力则在昭通征集粮草,补充辎重。

直到同治二年五月底,才从巧家厅米粮坝北渡金沙江进入宁远,一路击溃多股宁远团练和番兵,占领西昌,准备北渡大渡河,进入成都平原。

此时去大渡河的道路有二:一是大路,经越西,海棠,直到大渡河边的大树堡;二是小路,经冕宁,大桥,拖乌,铁宰宰,直到大渡河边的紫打地。

大路略远,小路略近;大路较平,小路较险。上次赖裕新所率领的中旗队伍走的是大路,沿途清军与彝兵必有防备。小路虽然险窄,全未设防。所以此次进军还是以小路为宜。

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石达开部越过高山大水,穿行在宁远至紫打地的山间小道上,一路上山险水奇,艰险无比。尤其在铁宰宰,高山峭壁之间,只有一线可通行人,人马鱼贯而行,全无回旋余地。

十多天中,数万人马犹如一条长蛇,在古来荒无人烟的万山丛中蜿蜒前进。由于在云南耽搁时间太久,加上赖裕新北上路线暴露了主力部队的行踪。

在骆秉章的严令下,各地土司严防死守,层层阻截,并将太平军行军路线报告给四川官府,令四川官府早有防范。

到六月中下旬石达开所部到达紫打地时,川军唐友耕和蔡步钟部早已在北岸布设好了阻击阵地。

见防守清军不过万余,石达开并未犹豫,准备趁清军还未防守到位之前渡过大渡河,于是在准备些船阀以后,就下令发动强攻。

虽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骤遇洪水,精锐尽没。不过在北岸清军的严防死守,太平军发动数次大规模进攻后,死伤惨重的情况下,仍是不能突破清军阵地。

此时石达开并不知道赖裕新部和汉中太平军的情况。为恐旷日持久,陷于被动,决定转移进攻方向,抢渡松林小河,准备沿大渡河南岸向泸定进军。次日即亲自督战,挥军抢渡松林小河。

松林河河面虽宽,水量不大,枯水季节,行人可以涉浅过河,这时涨水,水石相激,一片浪花。既不能涉浅,又不能行船,只靠一座铁索桥维持。

河对面就是番族土司王应元的驻地。他听说太平军金银无数,一心发财,所以死心塌地充当清军走狗,下令所管束四十八寨居民坚壁清野,不留一粒粮食,并强集士兵和地方团练扼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