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重生陈玉成之再塑中华>第149章 翼王之殇(中)

六月二十日,太平军抢渡松林河那天,王应元已经调集各族兵勇二千余人,在河西岸三十里处处设防。石达开见对方人数不多,就决定在河口上下几里路内处抢渡,使敌人防不胜防。

这时松林河到处都是急水漩涡,想涉水过河,简直无法下脚。将士们就手握长竹竿,三五人,七八人联在一起,互相支持,共同涉水。但是河心有道深沟,水急如箭,难以跨越。跌下深沟,撞上乱石,立刻粉身碎骨。

在急流之前,就是平时渡河也危险万分,更何况是敌前抢渡。因此十之七八都冲不过那条深沟,少数过了沟的,冲到对岸已筋疲力尽,都被敌人轻易刺倒。这一天,从早血战到晚,依然过不了河。

六月二十三日,石达开移兵至河口以上十里的磨坊沟抢渡,这里河床较深,河面较窄,没有乱石险滩,可以泅渡。

他挑选了善于泅水的将士数百人,口衔利刃,同时泅渡。对岸防守敌人不多,只要泅渡过去的人能够抢占一段河岸,抢渡就能成功。

看着泅水的将士在河中迅速前进,大家都抱着极大希望。天气虽热,可是河水乃雪山水汇入,冰寒彻骨,游了一段时间,手脚麻木不灵,转眼间就被急流冲走。即使费尽力气,爬上对岸,也因手脚僵硬,行动不便,很快惨遭敌人的毒手。

石达开又命人赶制了几只大船,于夜间放入河道,首尾用铁环扣住,作为浮桥,以此来突破敌人的河防。但河道崎岖,船只上下颠簸,铁环被冲断,抢渡仍然失败。

石达开率领大军向紫打地进军时,知道这一带地瘠民贫,粮草难筹,所以粮草带的足够。他们到达紫打地时,见到王应元的土兵据险抵抗,估计抢渡时要发生战斗,就不把粮草带到紫打地,而保存于紫打地东南五里的马鞍山大营。当太平军全力抢渡大小两河时,土司岭承恩却领兵偷偷来袭击大营。

这个岭承恩从来就是太平军的敌人,当初赖裕新率领中旗部队北上时,岭承恩为了发财,拦路抢劫,在白沙沟设下埋伏,用滚木擂石打死了不少太平军。

他既和太平军结下了难解的仇恨,也就只好一心为清王朝效劳。当石达开全军通过铁宰宰北上后,他就率兵用巨大木石堵塞山间小径,阻断太平军的退路。

太平军初到紫打地时,军锋锐不可当,岭承恩不敢来惹是生非。直到这时太平军抢渡连续失败,兵力锐减,他才大胆来抄后路。为了发财,他始终注视着太平军的马鞍山大营,因为其中存有大量军粮辎重。

6月28日夜间,岭承恩倾巢出动,偷袭马鞍山大营,他们四处放火,趁火打劫。太平军将士为了保护粮草,拼命救火,无暇进行反击,陷于被动,伤亡甚重。

石达开得到消息,大为震动,连忙派来援兵。大营虽然夺回,粮草已经损失,太平军从此因为缺粮而陷入困境。

7月1日,石达开知道再如此下去,大军将会因为缺少粮草不战自溃,唯有趁着尚有些粮草时拼死一战。

他召集全军将士,引咎自责,说是由于自己指挥不当,以致全军陷入困境。将士们明明看到进军不利,是为洪水所阻,这时石达开说是自己的责任,人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纷纷表示愿意决一死战。

当天深夜,分兵三路,全军出动。两路抢渡大渡河,一路抢渡松林小河,一时船筏皆出,火把齐明,人声鼎沸,山鸣谷应。抢渡大渡河的将士们口衔利刃,手挺长矛,准备死战。

当夜水势未退,河心浪涛汹涌,船筏十之三四,都被激流卷走。将士们抱着有进无退的决心,与河心的激流勇敢搏斗,未被卷走的船筏飞速前进。

北岸清军看到南岸一片火光,知道太平军又要抢渡,沿岸严加戒备。太平军船筏靠近哪里,他们就聚集到哪里拼命抵抗。既是黑夜,又在急流如箭的洪水中,哪能选择靠岸地点。

船筏到了岸边,往往撞上岩石,立时破碎。少数上了岸的敌人,尽管奋力冲杀,杀伤十倍八倍的敌人,但最终还是抢渡仍未成功。

抢渡松林小河的情况大致相似,7月2日清晨,石达开得到消息,各路抢渡均已失败,悲痛万分。但全军将士依然斗志昂扬,顽强苦战。

石达开部队被困于紫打地一隅“战守俱穷,进退失据,粮尽食及草根,草尽食及战马,兼之疟痢流行,死亡枕籍。阅时一月,而军心屹然不动,其得士心如此,岂田横之客所可同日而语哉?”

这时存粮已尽,只好煮食树皮草根,甚至忍痛宰杀战马。为了让将士们死里求生,宰辅曾仕和向石达开建议,写信给王应元许以重酬,请求让路。石达开本不愿向王应元低头,见到将士们又饿又病,心情沉痛,决定一试。

第二天,石达开写了给王应元的训谕,拴在箭上射入王应元营中。这时太平军粮尽援绝,抢渡无功的情况已为王应元深知,他想得到的是太平军全部的金银财物,所以一口回绝。

石达开不得已,又写信表示愿意出高价买粮,仍被严词谢绝。在对王应元绝望后,石达开又写信给岭承恩,表示愿意以重金买路。岭承恩不给回信,却以加紧进攻来作回答。

船筏俱尽,抢渡无望,石达开知道长期困守紫打地不是办法,北面是大渡河,西濒松林河,南面是高山,只有向东突围还有一线希望。突围中如果没有清军阻拦,或得以冲过,东进到上海棠的大道,就能脱离险境。

7月4日中午,石达开率领余下的两万余人向东突围,朝小水前进。看到太平军放弃营地,突围东去,清军都司谢国泰,土司王应元等才敢发动追击。他们共同攻入空营,掠夺财物,然后付之一炬。

太平军于6日晚到达利济堡。在这两天中,清军与土司兵对他们只敢遥遥尾追,不敢逼近。到达利济堡时,才发现拦在面前的老鸦漩也在涨水,一片汪洋。

他们几天来鼓足勇气,舍命突围,是由于还有解困的希望,这时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已经到了绝境。将士们不愿意束手就擒,决意与追兵决一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