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耽美小说>大宛第一女宰辅【完结】>第56章 栉风沐雨(十九)

  陆秋白早已听到屋外逐渐靠近的脚步声,但却佯装没有听到似的,一直站在窗边,好像在看屋外的风景。

  直到来人主动出声,她才回头看去,来人穿戴华贵,气势逼人,看面庞确与当今皇帝有几分相似,应该就是淳安王无疑了。

  在陆秋白打量对方的时候,对方也同样在仔细端详面前这个人,她在逆光的窗棂边,一个萧索清绝的背影,看上去端的是一副清贫身文人骨,不过弱冠的年纪,竟已经隐隐有一种松柏坚韧不摧的模样了。

  陆秋白佯作不知,虽行的是晚辈礼,嘴里问的依然是:“不知您是?”

  淳安王慨然一笑:“你就是卢柏?”

  “晚辈正是。”

  “吾乃淳安王李潜,是先皇的第九子。”

  对方既然选择表明身份,陆秋白也就执礼道:“下官见过王爷。”

  淳安王将她扶起,将人带到席边,平和道:“不必行此大礼,这里只有我们二人,坐吧。”

  陆秋白谢过,二人相对而坐。

  淳安王拿起案上的茶具,行云流水般地点出两盏茶,方才道:“听闻卢监州在京城一举夺魁,年纪轻轻,就在科场上大放异彩,做到了多少人一辈子也无法做到的事情,这样的惊才绝艳,不知为何,陛下却并未将你留在京中任职?”

  陆秋白低头抚了一圈茶盏边沿,不动声色道:“王爷这是何意?有什么话不妨直说。”

  淳安王笑道:“果然是少年英才,不似那些酸腐儒生一般迂腐,既然如此我就直言不讳了,可是卢监州做了什么事情,或是说错什么话,惹得陛下不悦?”

  陆秋白看她一眼,寻常道:“下官不过和陛下见过寥寥数面,除却金殿之上御前对答、琼林宴时说过些厥词,临行前和同科一起被召见过一次,再就没什么接触了,若是圣心不悦,为何有点我坐这新科状元?”

  淳安王瞧瞧桌沿,继续道:“若是在那之后呢?我这位皇兄啊,自小就是资质平庸,凡事求稳,最不喜欢那等剑走偏锋之人了,或许当时皇兄觉得你是可用之人,但自你锋芒毕露之后,又怕掌控不了你这个贤才,这才选择将英才搁浅呢?”

  陆秋白端起茶杯,浅啜一口道:“王爷何出此言?无凭无据,妄自揣测,岂不是凭空诛心?”

  淳安王听她没有顺势接她的话,态度并没有什么变化,继续道:“皇兄老了,早些年精力旺盛的时候尚且处处被掣肘,更何况现在?她如此信任萧氏那个妖妇,却不知朝野因此受了多少动荡无端之罪,就连我们这些皇室亲眷,也不能幸免于难。”

  萧皇后自手握批折之权后,的确做出过不少违背世族宗亲利益之决定,尤其是皇帝重病的那半年,更是大刀阔斧地推进了不少改革之制,朝中也有不少人对皇后的手段和魄力所折服,但更多的还是如淳安王这样的人,并不认可她做的一切事情。

  但这其中绝对不包括陆秋白。

  她对萧皇后的一些决策也有所了解,其中是不乏利民之策的,只是有些颇为激进,难免会引起不满,但根据她的观察,某些激进的决策背后不乏皇帝的支持,其中固然有皇后自己的手段在内,但也应该有着皇帝的默许,否则不会推行的那般顺利,。

  有些痼疾,或许皇帝也早就想要剜除,只是缺少一个契机,而萧皇后就是她顺水推舟的那个契机,正好皇后也想有所改变,于是她就做了,即便只是一个被推向前面的挡箭牌。

  当然这些都只存于她心底,这种时候,陆秋白要做的同样只是顺水推舟:“哦?我倒是不知,皇后做过些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京中都赞皇后娘娘圣德昭昭,有天后之范,为何在王爷嘴里,就成了十恶不赦之人了?”

  淳安王听此话,不由得气愤道:“京中在皇后的掌控之下,自然只有一种声音了,卢监州是明理之人,可不要一叶障目,再说了,前朝天后是什么样的人,当朝之人又有什么样的下场,卢监州不会不清楚吧?”

  “若是我朝这位也想效仿前朝,到那时又当如何?皇兄也是老糊涂了,临到了了,居然将权柄就这样交给一个女人,任由我李姓江山落于她人之手,只怕百年之后,留下的当真只有李姓的骂名!”

  陆秋白垂下眼眸,眼里情绪不分明,面上没有什么波澜道:“那王爷想要如何?”

  淳安王越说越激动:“当然是铲除妖妇,清君侧,扶正统!”

  陆秋白不为所动道:“可是如今陛下膝下单薄,子嗣凋零,唯一成年的一位皇子也身有残疾,否则陛下早就立好太子,本无需担忧这些。”

  “难道王爷是想扶持这位皇子做未来的新皇吗?”

  话既然说到这一步上,淳安王也就不再掩饰,直接道:“自古亦有兄终弟及之理,皇兄子嗣单薄,可我尚在壮年,且家宅兴旺,育有六子,若是我做这个皇帝,定然不会败先皇之志。”

  陆秋白这才正眼看她:“如此说来,王爷这是要为自己造反了?”

  淳安王见她始终岿然不动,心中忽然定下几分,觉得对方也不是什么誓死忠君之人,倒不如将话再说得明白些,于是道:“没错,非要这么说的话,也并无不可,不过主要嘛,还是清君侧,匡夫我大俞正道,守住我大俞的江山,这如何能叫造反呢?”

  “况且皇兄本已年迈,如今又常年卧病,不过强撑着每日上朝,实际上已经内里亏空,没有多少时日了。”

  陆秋白心中一跳,原来这才是淳安王忽然行动的真正原因,京里那位已经时日无多了,但她没有表现出太多的震惊,好像一切都在预料之中,泰然道:“王爷是从哪里得到这样的消息?宫禁森严,王爷莫被有心之人利用。”

  淳安王听出她话里的警告之意,却并未怀疑自己的消息来源,而是道:“这你不用担心,我自有我的途径,消息绝对靠谱,卢监州少年英才,若不想就此仕途无望,还需早做打算才是。”

  “若我能坐上那个位子,像卢监州这样的人才,必定不会埋没,至少也得掌管一部,真正为中枢效力才是,如何能在这样的小地方搓磨光阴呢?”

  对方直截了当地抛出橄榄枝,陆秋白只是轻笑一声:“王爷现在说这些,不过是一张口头支票,若是王爷失败了,那卢某便是千古罪人,九族也不够株的,下官家中尚有亲眷,请恕在下不能陪王爷冒这个险,若是王爷将来真的事成,再来找下官不迟。”

  淳安王没想到话到终了,这人的态度却来了一个三百六十度大转弯,忽然就变了个阵营,要置身事外去了,她哪里肯依,只好放出最后的杀手锏道:“我听闻卢监州高中之后,第一个去拜见的老师便是李自晖李阁老?”

  陆秋白端茶的手停滞了一瞬。

  淳安王将她这一番动作看在眼里,心想自己这算是赌对了。

  “前日里京里传来消息,皇兄病重,召李阁老进宫,本想立下太子,以固江山,却被那妖后发现,可怜李阁老为我大俞江山劳苦半生,鞠躬尽瘁,临到致仕,却因此晚节不保,落得个罢官逃亡的下场,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陆秋白自然不是因为淳安王心里想的那个原因忽然一顿,不过对方的误会也正合她意,如此循序渐进,才更能增加她之后的答应更有信服力,让淳安王对她不会心生怀疑和戒备,因为这样的结果是淳安王自己争取来的,而不是因为旁人的心思和打算。

  “京中变故竟然如此之多,王爷刚刚怎么不说?”

  淳安王借故道:“方才只是试探卢监州一二,原来监州心里自有浩然正气,如此为国为民,方是本王看重之人,自古尊师重道,与忠君并无二致,我没有提前说这个消息,就是怕影响判断,现在我可以肯定监州是真正忠心于我大俞之人,还请卢监州,为了我大俞百姓和千千万万的生民,一起共襄大计,以清君侧!”

  陆秋白听她一番话说得大义凛然,心中不由得发笑,面上还要装出一副为大义感动的样子来,长叹几声:“罢罢罢,王爷如此舍身成仁,卢某又怎好不顺应天理?”

  淳安王心里松下一口气,明白这人已经被自己说动,她先是历数朝中局势,妖后乱政,皇帝回馈年暮,又兼后继无人,给出一个天下易主的充分理由,又大大表达出她对年轻才俊的欣赏之意,表示愿意给她更大的施展才华的空间。

  纵然她不愿意为这些口头的承诺轻易冒险,但也难保不会心动,毕竟诱惑是实实在在的,只要跟着她,功名利禄自是接踵而至。

  在她动摇的时候,再砸出最后的底牌,读书人最重老师,尤其是有提携之恩的座师,何况她听闻,这卢柏的夫人就是由李自晖作媒才成的,有这样一层关系在,她不信卢柏和李自晖的关系只是普普通通,其中必然有着更深的联系。

  果不其然,这就是最后能说动她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