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耽美小说>大宛第一女宰辅【完结】>第57章 天地立心(一)

  协谈既成,淳安王更是放松下来,开始说一些闲聊话:“之前手底下的人对监州有所不敬,也是迫不得已,还请监州勿怪。”

  陆秋白勾起嘴角,将手里的茶杯放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王爷不必在意这些。”

  淳安王本就向来身居高位,这一句关怀也不过就是为了表现出一点重视,好收买人心罢了,既然对方都这么说了,她自然也就没有继续在意。

  “李阁老降任阳州司马,应该也快到了,到时候本王会第一时间让你们师徒见面的。”

  陆秋白心里冷笑一声,即便话说到这个地步,淳安王看样子也没打算让她自由,至少举事之前,恐怕她都不能够在外行走了,倒把话说的像是恩赐似的。

  她摇摇头,做出一副感伤的样子:“恩师为朝廷半生劳碌,没想到如今却要长途跋涉,远赴千里,真是令人心中不忍。”

  “王爷不必为此挂怀,如今最重要的,是王爷的大事。”

  淳安王听她这么轻重分明,很是满意,赞扬道:“有卢监州这样的人物相助,本王何愁大事不成?”

  陆秋白顺势道:“既然如此,下官倒是有一些问题想问问王爷。”

  淳安王见她态度肃正,言语庄重,也不由得坐直身子,道:“监州请讲。”

  “请问王爷想做一个怎样的君主?”

  淳安王不假思索道:“自然是千古明君。”

  陆秋白继续道:“好,王爷既然如此说,想必也知道一个道理,民乃国之本,民之载君,犹如水之载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对否?”

  淳安王不由道:“先生说得没错,只是忽然提起这个,不知有何深意?”

  陆秋白听到她自己都没有注意到自己的称呼无意识间发生了变化,心知鱼儿已经咬勾。

  “王爷既然也认同这样的道理,那卢某倒是想问问王爷,缘何要置自己治下的万民于不顾,徒给自己的后方增加不必要的危险?”

  “庶民一生劳碌,所为不过一口米粮,王爷如今断绝她们的生路,可有想过后果?”

  她没有直接质问这一次的大灾背后是否有淳安王的人手推动,而是将问题引向其中的隐患。

  果然,淳安王立刻皱起眉头,应道:“先生说得有理,只是事态已经造成,还请先生明言,该如何挽救?”

  陆秋白提出这个问题,自然不是为了给淳安王送人情,她冷笑一声:“我还道王爷心里没有万民,原来也知晓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严重后果,不知是什么人给王爷出了这样的馊主意,岂不是存心让王爷如今两难?”

  淳安王越想越觉得其中真有大坑,让人心里没底起来。

  她们原来的计划就是逼反这些走到绝路的庶民,如此一来她们也更多了一条顺理成章入京的理由,但经陆秋白这么一说,淳安王已经将这些百姓看做自己的子民,她们要是造反,岂不是造她自己的反?这如何使得。

  都怪那个宋牧,给自己出的这个馊主意。

  陆秋白再接再厉道:“要想破局也很简单,王爷只需要赶在朝廷的赈灾粮到达之前,以王府的名义将赈灾粮提前发下去,如此一来既收拢了人心,又能师出有名。”

  不过淳安王也不是个傻的,涉及到关键的银钱军粮的问题,她还保留着一分清醒。

  赈灾钱粮可不是个小数目,在她们原本的计划里,这一笔钱粮是要充作军资的,若是提前发下去,必要要动用原来的军资,岂不是不赚反亏?

  淳安王正要提出自己的疑虑:“可是……”

  谁知陆秋白却好像提前知道她要说什么:“我知道王爷心中的疑虑,但是富贵险中求,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王爷是想逞一时之快,还是想稳稳当当长长久久地将那个位子坐下去,也该早做打算,眼光放得长远些。”

  虽然没有明说,但字字句句都像在真心实意地为淳安王着想。

  淳安王一时没有说话,这毕竟不是小事,抉择不下也是难免。

  陆秋白并没有紧逼,而是给她留出足够的思考空间,该说的话她已经说到,再多就适得其反了。

  一盏茶后,淳安王终于再度开口:“先生所言,我会仔细考虑的。”

  陆秋白颔首低眉,表示尊重她的选择。

  淳安王继续道:“先生年轻有为,才思敏捷,我家中有一小儿,颇有几分天资,如今五岁有余,正是开蒙的年纪,不知先生可否让小儿拜您为师,学些经文?”

  陆秋白推辞道:“王爷过誉,卢某不过粗通些文墨,才学浅薄,哪里敢称师?不敢误了令郎。”

  淳安王已经习惯这种读书人的做派,往往要先推却几番,再勉强应下,于是继续劝道:“先生太过自谦,若是先生都算是才学浅薄之辈,那要天下莘莘学子们何地自容?莫不是您觉得给七岁小儿开蒙太过屈才?若是如此,倒是我儿没这个福分。”

  陆秋白方道:“王爷折煞卢某了,既然是王爷所请,卢某哪敢不应?不过也就浅浅教些诗文,王爷不嫌弃,卢某答应便是。”

  淳安王这才满意,又唤侍从进来添茶,这时进来一个衣着华贵的少女,执着铜壶进来,颔首低眉,看上去乖顺无比。

  陆秋白目不斜视,不知这淳安王还要弄什么幺蛾子。

  少女添完茶并未出去,淳安王也坐在原地一副专心品茗的样子。

  陆秋白这才转眼看去,只见那少女眉眼之间与淳安王却有几分相似,忽然她好像明白过来是什么意思了。

  她心里有些不悦,佯作不知:“王爷若是无事,下官是否可以去看看自己的官署?”

  她差一点就要脱口而出自己已经娶妻,就在受灾的县里面赈灾,转念一想,这个时候将姜林扯进来,万一给她带来什么麻烦,岂非得不偿失?

  还是先用别的理由含混过去的好。

  淳安王果然道:“此事不急,既然日后先生与我同在一条船上,自然是要荣辱与共的,小女正值芳华,先生若是不弃,不如你我结为姻亲,岂不妙哉?”

  陆秋白端肃道:“王爷应当知道,我在京中已经娶妻。”

  希望不会给姜林带来无妄之灾。

  淳安王却道:“我知道,是那个薛延家的外甥女嘛,还是李阁老给你们做的媒。这不重要,若是不能做正妻,小女委屈些也无妨,只要能侍奉先生,就是小女三生荣幸。”

  陆秋白坚决道:“王爷慎言,我与夫人两情相悦,感情之事,哪里容得下第三个人?令嫒金尊玉贵,王爷何必如此贬低自己的女儿?”

  淳安王还道再说,陆秋白的耐心却已经耗尽,冷漠道:“卢某一片真心为王爷,本以为已和王爷达成共识,没想到王爷依然不信任在下,既然如此,卢某还是再回后厢房禁足的好。”

  一旁衣着华贵的少女肩膀耸动,头埋得极低,看不清情绪。

  陆秋白说完就作势要拂袖而去,淳安王哪里肯依,只道:“本王不过一片好心,先生不要误会,既然如此,本王自然不会强求,你我还是不要因此产生隔阂才好,您若是累了,随意回房歇息或是去其它什么地方,只要说一声,本王立刻派人护送先生。”

  陆秋白心里烦闷,不想再和她继续虚与委蛇,现在只想自己待会,遂道:“下官确实有些乏累了,就先回房歇息,王爷告辞。”

  行过礼后,她就直接转身原路返回去了,一副淳安王不彻底对她放下戒心就继续禁闭的架势。

  陆秋白走后,淳安王转头看向静默地坐在案旁的少女,只看得见她乌黑的头顶。

  她走过去,将少女的头强硬地掰起来,只见她脸上已经挂满泪痕,眼里还蕴着朦胧的雾气,在被迫抬起头的那一霎那,眼泪汹涌而落。

  淳安王狠狠地将她的下巴掼出去,轻蔑道:“晦气!要你何用?”

  少女瑟缩在原地,一声不敢吭。

  “若是不能留在那个人身边,你就不用跟我回府了!”

  说完摔门而去,只留下屋内隐隐约约极力克制的啜泣声,哪怕屋里已经没有第二个人,她依然不敢大声地哭出来。

  她是淳安王的第十三个女儿,取名李韶,母亲生她的时候就因难产而去世了,这使得她自小就从未有过母亲的关怀。

  而淳安王更是因此对她动辄打骂,心情好的时候什么华贵的衣服首饰都往她身上砸,心情不好的时候便是极尽侮辱,什么下作的词都会用在她身上。

  因为这些,她也觉得自己是害死母亲的元凶,性子一天比一天胆小,不敢说话,哪怕是出声也是声如蚊蚋,越是胆小懦弱,越是让淳安王看不上眼。

  也就是因着生了一副肖似亲母的好皮囊,淳安王现在要将她送给另一个陌生的男子做礼物了,李韶悲哀地摊坐在原地,这样的日子真的没有尽头了吗?

  夜半时分,陆秋白和衣而眠,心里思绪万千,皱着眉头闭着眼睛,却始终无法入睡。

  好不容易有了些许睡意之事,却忽然觉得有什么人在动她的衣服。

  陆秋白猛地抓住那只逾越的手,喝道:“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