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日考这三样, 看似基础,但全部写完也是很花时间的。

  辰时一到,考场内有人铛的敲了几声锣鼓, 考官便宣布考试正式开始。

  陆秋成用镇纸把考卷压住, 一目十行的读题。

  明法、明字这些基础事务,他本就背的滚瓜烂熟,今日的题目与他不过小菜一碟。

  看完了这两项后, 他又打开明算的考题看了看,最后两题倒也不算难, 都是他曾经做过的。

  陆秋成心中顿时有了成算, 先对着明算的试卷, 在稿纸上开始做题。待验算无误以后, 才誊写在试卷之上。

  做一题誊写一题,速度很快。不过半个时辰, 就将整张明算卷子做完了。

  陆秋成又重新检查了一遍明算试卷, 确认无误后, 便将试卷收了起来。

  他在做明算卷子时,大多数考生先做的是自己最擅长的明字试卷。

  那监考的考官在旁边巡逻, 见了他先做完明算试卷, 还有些诧异。心道这人怕不是个算数人才。

  大晋朝算术人才不多, 授官相对容易一些。因算学优秀做官, 可以进户部,这可是个肥差, 心里便将这考生给记住了。

  然则过了一会儿, 他巡逻一圈回来, 又看到此考生在答明字卷。

  只见他这次连草稿也没打,提笔便在卷子上作答, 写的飞快。便是如此,一手颜体字还十分工整好看。

  这考官便干脆站在了陆秋成面前,看他作答。

  陆秋成倒也专注,丝毫没有被考官盯梢给影响到。

  他念书本就过目不忘,答这卷子上的题目,对他简直如吃饭喝水一般简单。

  陆秋成胸有成竹的落笔,洋洋洒洒写完整张明字卷,竟没有一丝停顿与错漏。

  那考官看得频频点头,再转身离开,看到旁边的考生们还在咬着笔冥思苦想的在稿纸上记背着书上内容。

  心中暗道:这丙字房的考生中,十五号房的考生首日怕是能全得甲等。

  看他的水平,明法卷应当也难不倒他。后面两日诗赋经义与时务策只要写得中规中矩,怎么也能得一个功名了。

  写完明字卷后,时间便已到了中午。陆秋成收起考卷,觉得肚子有些饿了。

  这个时辰,周边的其他考生也有已经在吃午饭的了。

  第一日考试,许多考生带的是新鲜的饭菜,有些则是包子饺子等早上做好的热食。虽已过了半日,都凉掉了,但还能吃。

  众考生吃吃喝喝的,那香味儿便难免四散,弥漫了整个考场。

  陆秋成被勾的馋虫都起来了,看了看自己带来的吃食。

  林晓寒觉得天气炎热,东西容易腐败变质,不让他携带热的熟食,因此篮子里只有一些干粮,着实让人没什么胃口。

  陆秋成拿出备好的清水喝了一口,又啃了几口干粮。感觉肚子填饱了,就把吃食收了继续写起了明法卷。

  明法卷的考核,果然如之前两门一般,也进行的十分顺利。

  陆秋成花了一个多时辰便写完了试卷,检查无误之后,便举手叫来考官。把三份卷子一起交了上去。

  现在时间才不过刚过申时,众考生都在奋笔疾书。

  有些考生还在写第一张明字卷,陆秋成却已经全部交卷了,十分打眼。惹得丙字房中其他考生们也紧张起来,特别是那些速度慢的,一时间连手都有些抖了。

  陆秋成交卷后无事,便只能坐在位置上发呆。拿着笔墨在剩余的稿纸上写写画画,思索明天可能出的考题。

  那考官则将陆秋成的卷子反复看了好几次,最后才小心翼翼的拿到前面去封了起来。

  到了酉时的时候,天色渐黑。那考官又走到陆秋成的面前,一动不动的看他在稿纸上写的东西。

  陆秋成被他看得头皮发麻,实在是忍不住了,对着那考官抱拳道:“可是我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妥,大人请指点?”

  那考官才咳嗽一声,捋了捋胡子说道:“没什么,明日你可要好好考!”

  “是。”陆秋成点点头,目送那考官离开,只觉得莫名其妙。

  殊不知那考官在方才交卷时,才听到传闻,说丙字十五号房的这位陆秋成,似乎就是大名鼎鼎的细雨斜风先生。

  那考官也是细雨斜风先生的书迷,一想到方才这考生答题如此精准,顿时恍然大悟一般。

  心道不愧是细雨斜风先生,果然天资不同凡人,年纪轻轻就如此厉害了!

  殊不知若是真要林晓寒考,除了明算以外,恐怕连及格都不行……他是万万背不下那么多的典籍的。

  那考官再回去考场,便忍不住盯着陆秋成看了许久。又偷偷瞧他在稿纸上写些什么,猜测是不是《藏龙寻仙》相关的内容。

  直到发现陆秋成写得全都是考试相关的东西才有些失望的离开了……

  晚饭,仍有一些考生吃得是早上带来的熟食。

  陆秋成则仍吃的干粮,吃完以后,也没再点油灯。而是找官差带他去了一趟茅房,回来就放下帘子,又盖上一床薄被睡下了。

  初夏时节,夜里的风还是挺大的。

  除了陆秋成外,其他大多数考生们还都在奋笔疾书。这个时间,大部分考生已经写完了明字卷和明法卷,只剩下明算了。

  夜里黑了,点上的油灯遇到大风,一闪一闪的,还时常熄灭。

  考生们本就不擅算术,脑子也较为浑沌。这样的环境下,明算的卷子写得十分困难。

  许多人涂涂改改,卷子都快要写不下了,勉强才算对了六题。

  但卷面已是十分的不好看,考官批改时的印象,必然好不起来。

  半夜的时候,陆秋成被惊醒了,听到旁边的格子间里传来动静。

  原来是有考生坏了肚子,一连上了十多次茅厕,结果肚子疼得实在是受不住了,便只能弃考,被官差送出了考场。

  多年寒窗苦读,一朝上了考场,还没考完就只能离开。那考生呜呜大哭,让人好不感叹。

  陆秋成想到白天的时候,许多考生吃的都是早上做的熟食。再加上夜里寒凉,这风口若是没有遮挡,必然吹的人脑瓜子疼。

  也不知那考生到底是因何缘故坏了肚子,但林晓寒的担忧是对的。这考场中宁愿吃的差些,小心一点,也免得因故无法考试,白白辛苦了整整两年。

  快到清晨的时候,陆秋成又被旁边的惊叫声惊醒了。

  原来是有老鼠跑到了考场里面,偷吃了考生们带来的食物。

  这次参考的大部分考生都准备了雄黄粉和艾草等驱除虫鼠,但仍有许多偏僻地区首次考试的考生不知道要带这些。

  这考场里半夜蚊子很多,没有艾草熏着,便会被咬的一身包,让人难以入眠。

  而带来的吃食被老鼠啃过了,因为害怕被传染鼠疫,哪里还有人敢再吃。

  这考生长叹了一口气,把准备的吃食给扔了,后面两天就只能饿着肚子,靠喝水饱腹了。

  陆秋成这次被吵醒以后,也睡不着了,索性就起身,就着清水吃了点点心。然后在格子间里舒展筋骨,做起了运动。

  待天色亮了,快到考试的时间时。陆秋成把门帘收了起来。

  考场环境不好,他昨夜睡得也很一般。

  但好在他从日落后就开始睡了,时间够长,断断续续的,也睡足了时辰,还是十分精神的。

  辰时一到,考官们便又开始下发第二日的考卷。

  今日考得是诗词和经义。

  经义是解释书本中任意一段话的含义。这也是陆秋成擅长的,没什么难度,他做得很快,优先把这一门给做完了。

  至于诗词,陆秋成的诗词做的普通,在麓山书院算不上拔尖,也就是中上水平。

  他先按照要求在稿纸上做了一首,感觉比较一般。后又冥思苦想,做了三四首其他的。最后比较一番,取了一首相对最好的誊抄到试卷上。

  这诗词虽然没什么精妙的句子,但平仄对仗都没有问题。如此这般,就算是合格乙等以上了,这诗词的考试也不至于太拖后腿。

  第二日的卷子陆秋成还是率先完成的,仔细检查之后,他便将试卷提前交了,一心只准备着第三日的时务策。

  今日有几个考生大约是昨日着了凉,开始发起热来。虽然不至于不能考试,但昏昏沉沉的,卷子答得也打了折扣。

  好在到了晚上,气候倒是没有昨日那么冷了,那些考生们便还是坚持了下来。

  毕竟读书多年,左右不过还剩一日,无论如何也要坚持写完!就算发挥的不好,但万一中了呢?也好过回去重读两年再考吧?

  饶是陆秋成这种准备的比较充分之人,到了第三日的时候,也感到有些吃不消了。

  他整整啃了两日干粮,第三日看到那些干粮胃里就反酸水。

  不过为了有劲答卷,陆秋成还是忍着吃了早饭。待第三日的时务策卷发下来,就连忙读题,开始在稿纸上答卷。

  时务策考得是论时务的对策。陆秋成一看,今年的题目是针对赈灾的对策。

  去年大晋朝府城一代风调雨顺,但北面却天灾不断。大批农民没有收成,还是靠着贵人们的赈灾粮活过来的。

  去年细雨斜风先生的《梦中游》影响了一批王孙贵胄与有钱人家,短暂的解决了灾粮问题,还得到了晋文帝的赞扬。

  此事大晋朝内的读书人人人皆知,因此看到这时务策时,大多数人便直接把那《梦中游》相关的事情写了进去。说要多鼓励有钱人捐款,以解决灾民问题。

  但陆秋成看到这题目后,却有完全不同的见解。他是农民出身,对种地吃饭的事情比一般的书生们都有心得。

  一本《梦中游》只能影响这些贵人们一时,却无法长久的解决民生问题。百姓民生哪能将希望寄托在他人的善心之上?

  于是陆秋成想了一会儿以后,开始在稿纸上写下自己的见解。

  从田地如何耕种,乡下土地如何交流开始,点点滴滴十分细致。又将农民们所遇的实际困难写了出来,并针对这些困难写下了可能的解决方式。

  与民生之事,陆秋成早就有一番心得。此次看到这时务策的题目,简直如鱼得水,将自己之前所想的全部写在纸上,洋洋洒洒写了好大一篇。

  这一次的时务策,因为想说的太多,他做得比前两日都要慢。直写到了中午,才将自己想说的东西全部写完。

  陆秋成再看看手中的稿纸,不禁有些汗颜。他写得实在太多,字数都超标了。

  他连午饭都没吃,只喝了两口清水,又重新检查了一遍。将一些不太紧要的部分先删去了,留下最最重要的对策,誊写在了时务策的卷子上。

  第三日的考试,他再不是第一个交卷了,一直写到了快到申时,才全部誊写完毕。

  这个时候,考场里许多考生已经交卷离开了。陆秋成这才收拾了东西,把试卷交给考官,跟在官差后面走出了考场。